iPhone 11 Pro「暗夜绿」配色于日本精工油墨
- 12 月 31 日
- MacX
- 4851
本月初,苹果 CEO 蒂姆·库克 (Tim Cook) 展开了一次亚洲之行,造访了新加坡、日本、泰国等国家。在三天的日本行程中,库克专门造访了一家很多人从未听说过的公司:精工油墨 (Seiko Advance),并在 Twitter 就此发了推文。
库克在接受《日经亚洲评论》采访时称,苹果能够发布采用新暗夜绿配色的 iPhone 11 Pro,精工油墨 “功不可没”。“只有高质量的控制和工艺才能做得出来。” 库克表示。
精工油墨是一家油墨制造商,成立于 1950 年,当时还是一家涂料供应商。它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一家老牌公司是如何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同时也展示了日本技术实力在一些本土知名公司衰落后的持续性。
一般来讲,生产绿色油墨会牵扯到卤素等污染物。不过,精工油墨销售经理 Yukinori Kabe 表示,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更为清洁的工艺,能够提供较高的颜色精确度和持久性。这种技术吸引了注重环保的库克,他还称赞了精工油墨在 2020 年转用可再生太阳能和风能的计划。
暗夜绿并不是精工油墨为 iPhone 11 Pro 提供的唯一颜色,这家公司还是金色、深空灰色以及银色版 iPhone 11 Pro 机型的颜色供应商。“我们是 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 的独家颜色供应商。”Yukinori Kabe 表示。
相比之下,低价版的 iPhone 11 则有多个颜色供应商。库克称,精工油墨在油墨生产上 “世界第一”。
“只看技术优秀,不管公司大小”
和苹果相比,精工油墨可谓是小巫见大巫。精工油墨只有 160 名员工,年营收几十亿日元,或者说几千万美元。而苹果最新一个财年的营收为 2602 亿美元。
在库克感叹精工油墨技术的同时,精工油墨的管理层似乎也被库克的态度所打动。“库克向我们展示了他与拥有出众技术的公司打交道的态度,”Yukinori Kabe 称。“不管你的公司多小,只要你有优秀的技术,苹果就是你的客户。”
双方的合作始于 2011 年,那一年是苹果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苹果传奇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当年因为癌症退休,并在 10 月份去世。库克接过了乔布斯的接力棒,成为了苹果 CEO。库克在 1998 年结盟苹果,他在 PC 制造商康柏电脑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吸引了乔布斯。
同一年,精工油墨的一位销售代表接到了苹果的邮件。苹果想要让精工油墨和其他油墨制造商派出代表到美国展示他们的产品。
平栗俊夫 (Toshio Hiraguri) 现在担任精工油墨总裁,他当时派出了 Yukinori Kabe 向主管供应链的苹果高管推介公司技术。那时,Yukinori Kabe 还不知道库克,两人在今年 12 月才首次见面。
其实,精工油墨也可以说为此已经准备了数十年。它已经为工业产品生产油墨,包括电器和汽车。随着日本经济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精工油墨的业务也在扩大。
1972 年,精工油墨与一家美国油墨制造商结成了技术联盟,后者掌握了先进的丝网印刷技术,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材料上印刷。这一合作帮助精工油墨加强了自主丝网印刷技术,时至今日它依旧是精工油墨的核心专业技术。
即便如此,当 Yukinori Kabe 回忆起他造访苹果公司时的情景时,又为外界揭示了一个 “非常不同的世界”。他表示,供应商当时预计需要达到数百种标准。“那时,我们发现我们无法达到苹果的高标准。” 他说。
在经过四年的反复试验后,精工油墨终于开始为 iPhone 供应黑色油墨。现在,苹果订单占据了精工油墨营收的 40%。同时,精工油墨还向三星电子等全球主要智能机厂商供应油墨。它的油墨主要用于高端手机。精工油墨的其他业务则是为电器、标牌、自动贩卖机供应油墨。尽管精工油墨不愿透露具体数据,但表示销售额正在增长,成为苹果供应商是对公司业务的一次重大促进。
库克表示,苹果和精工油墨已合作多年,“一起成长”。“双方享受在一起合作的日子,我们推动彼此进一步创新。” 他说。
精工油墨的管理人员称,自从库克造访后,公司一直在接待其他潜在客户的拜访。对于精工油墨来说,公司面临的挑战是继续推进这一势头。“我们保持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平栗俊夫表示,他在 11 月接替其父亲成为总裁。
精工油墨的工厂里有一个洁净室。平栗俊夫称,他们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洁净室的油墨公司。这让精工油墨占据了竞争优势,因为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能够把油墨控制在一个稳定状态下,有助于保持始终如一的品质。库克特别提到了精工油墨工厂的清洁和对环境的仔细控制。
熟练的工人同样重要。精工油墨现在拥有 30 名擅长色料混合的专家。他们每天制造 150 种颜色,亲自一一检查。
平栗俊夫强调,公司从未亏损过,股东权益比率超过 80%,这表明公司并依赖债务。但是,他看到了中国新兴对手的威胁,他自己曾在中国工作过几年。
“中国公司正在快速追赶上来,” 平栗俊夫称,“如果我们陷入价格战,我们将会变得很艰难。我们需要保持品质来取胜。”
图文来自 MacX,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