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助手

如果你很爱iPhone,跳过iPhone X

苹果用户做好心理准备,未来几年,你们的脸都需要与各种苹果设备打交道。iPhone X上全新的Face ID,取代指纹识别,应该会成为未来几年苹果设备唯一的解锁方案。


从使用iPhone X第一刻起,你就能体验到Face ID的强大。Face ID通过将 30,000 多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投影在脸部,绘制出一个立体的、精度非常高的面谱,因为用的是红外线,即使伸手不见五指也能瞬间识别。


如果你很爱iPhone,跳过iPhone X


而且你无法用各种奇技淫巧来骗过手机,苹果通过AI来辨认解锁的是一个“活人”,通过肉眼无法察觉的脸部微小动作,同时必须注视屏幕才能满足解锁条件,所以有了那句“不怕半夜老婆拿手机解锁”的老梗。同时眼镜、胡子、发型,还有厚厚的粉底,都不会成为X认出你的障碍。


正常情况下,Face ID很好用。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你会呈现的姿态,如端坐、行走中,举起手机瞬间就完成解锁。


部分老iPhone用户可能会说,指纹也可以啊。


错,举个例子:iPhone 8为例,用指纹、密码解锁,相当于手机是“死”的,这套解锁动作本质是掏钥匙>开门,门要靠自己开。这里包括虹膜识别,也归于“死解锁”一类。


而iPhone X呢,当你举起手机那一刻,已经将你识别,主动为你开门,手机是活的,是你的开门童,你根本不需要接触到“门”。大胆地说,Face ID不应该归类为“解锁”,而是你和手机“同步”了。


如果你很爱iPhone,跳过iPhone X


苹果还在X上加入了一个很直观体验出Face ID价值的小功能,当手机锁屏界面出现推送通知,其他人拿起手机看到的只是“你有一条新消息”,只有当你拿起手机,屏幕则自动显示通知内容。


因为Face ID,你再也不会因为如厕后湿润的手指或者换季脱皮而解锁失败。


差点相信,乔布斯说的“It just works”在苹果产品上再次得到体现,直到......


一周后,我开始发现Face ID的糟糕,很多时候,它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


几种日常生活必须遇到的场景:


1、手机在桌面;


指纹识别年代,即使你不想吃炸鸡的手弄脏手机,也可以动用一只手指解锁手机。


2、你慵懒躺在沙发上,脸朝上30~60度,脸型因为赘肉受地心引力影响,产生稍许变型;


指纹识别年代,随手拿起手机解锁。


3、睡醒,你睡眼惺忪,脸稍稍有点浮肿;


指纹识别年代,抓起手机解锁。


4、睡前玩手机,你侧躺在床,由于手臂或枕头对脸产生压力,半边脸呈现出可爱的变型,而且躺着玩手机,手机与脸靠得有点近;


指纹识别年代,能解锁。


5、入冬的北京,空气变得糟糕无比,在外你需要无时无刻戴着口罩。


指纹识别年代,不戴手套的话能解锁。


但以上场景,Face ID基本失效。


鉴于大部分媒体评测对Face ID的极高评价,所以我假装客观地认为以上除第5点非必要条件外,其余4个场景每天都仅仅会发生一次,那么Face ID的四次“失灵”刚好会平均分布在你一天的作息中,这种挫败感分别在起床、上班、下班、睡前,都会遭遇一次。


每一次Face ID失效,会强迫我在一个本来舒适的状态下,重新调整拿手机的姿势。有时候需要重新调整坐/躺姿,有时候要把手伸直,迁就广角度不足的前置镜头,不是因为我脸大,是官方建议脸与手机解锁距离要保持20cm以上。


后来我干脆放弃Face ID,输入那六位数密码,就像十年前一样。


站在人文角度,新技术的不足需要包容,但用户不能容忍新技术的强行推广造成的体验倒退。


如果你很爱iPhone,跳过iPhone X

广告中的解锁是不存在的


也许跟很多主流媒体相悖,但实际使用体验告诉我,Face ID也许很fancy,很高端,很黑科技,但代价是它会不停干预我使用手机的状态,来适应硬件的局限,这台十周年iPhone,让我困惑。


这些不足让我甚至一度愤怒地认为,这是产品体验上的原罪。这个原罪的产生,正正是设计师构想出一个颠覆旧时代技术的美妙场景,并愿意拿Face ID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