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助手

苹果logo的专业级8K显示器2019年会登场?

早在 2015 年的时候,LG 旗下的 LG Display 曾经发布一篇有关 8K 分显示屏的新闻稿,其中不仅总结了日本和韩国 8K 技术的发展,还提到苹果将会在 2015 年年底宣布推出 8K 分辨率显示屏的 iMac。不过,LG 随后删除了这篇稿子,而那一年年底苹果也没有发布 iMac 8K。但很显然,苹果内部一定在研发 8K 产品,等待合适的时机公布。

LG Display 是苹果在显示屏方面最重要的合作供应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肯定签有很多的保密协议,当时 LG 紧急撤下新闻稿,显然是欲盖弥彰,侧面证实了苹果 8K 产品的研发计划。现在问题是,这款产品真的是 8K iMac 吗?有没可能是 8K 显示器?如果是 8K 显示器会不会在 2019 年发布?大家对 8K 的兴趣又如何呢?

苹果logo的专业级8K显示器2019年会登场?


iMac 8K 也许没那么快,但可能有 8K 显示屏。

几天之前,苹果官方确认模块 Mac Pro 工作站将于 2019 年发布,并且还透露了一款高端专业的显示器正在研发当中。若不出意外的话,这款显示器将一同登场,并且有可能将会是 8K 级别的分辨率。因为正如前述,LG 是苹果重要合作伙伴,2016 年时苹果首次与 LG 联合发布了 5K 显示器。如果苹果延续这样的合作,那么接下来最有可能带来的是比 5K 更先进的 8K 显示器。

不过,苹果有自主打造显示器的传统,这一次也可能不会联合 LG 推出,而是订购 LG 面板重新自主打造,贴上经典的苹果 logo。为何这么说呢?因为 LG 新闻稿中只是在提及 8K 发展概况时点到了苹果,而负责新闻稿的撰稿人或许已了解到苹果会订购自家 8K 面板,考虑到当时 LG 正与苹果合作开发 5K 显示器,未涉及 8K 显示屏,因此撰稿人误认为会是 8K iMac。不过,商业机密从来无可奉告。

如果这款 8K 显示器由苹果打造,相信会更吸引苹果用户的注意。以往苹果自主打造的显示屏产品,始终专注于“最先进”的特性 ,无论是 Cinema Display 还是 Thunderbolt Display,很多技术都是世界第一,包括色域、色准、亮度和对比度等,在专业领域有口皆碑,缔造了无数神话。考虑到与 LG 合作 UltraFine 5K 显示器因未做蔽屏而引发了一场风波,苹果可能需要收回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的话语权,之前因为此事件也有很多果粉呼吁苹果赶紧回归显示器市场。

当然了,苹果的 8K 显示屏即便明年发布,其价格必然也是专业级别的。目前市面上确实有 8K 显示器在售,例如戴尔 32 英寸 8K 显示器 UP3218K ,但价格高达 5 万元,预计苹果的专业级产品价格不会比这便宜。

那 8K iMac 呢?2014 年底,苹果就推出了配置有 2 7英寸 5K 视网膜显示屏 iMac,不过当时并未透露要研发 8K 屏幕的计划。但是,既然 iMac 也有 iMac Pro 这样的专业级产品,一旦 8K 显示器和 Mac Pro 先行,预计 8K iMac 也不会太过于遥远。

苹果logo的专业级8K显示器2019年会登场?


对于一般消费者,8K 似乎还很遥远。

话说回来,8K 是你感兴趣的技术吗?8K 也可称为 QUHD(Quad Ultra-High Definition),具体分辨率为 7680×4320 像素,像素数量相当于 4K 屏幕分辨率的 2 倍,全高清 1080p 分辨率的 16 倍。这么高像素的显示屏幕,对一般用户的意义在哪里呢?毕竟目前连 4K 分辨率都尚未普及 ,大多还处于被动选择阶段。

去年年底,市场调研机构 HIS 发布的统计显示,2017 年 4K 电视已经在国内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因为大屏电视几乎清一色全部采用 4K 屏幕。然而,大部分用户更多是被动选择,市面上 1080p 大屏电视可选的已经很少了,而且相应的 4K 内容还少之又少,尤其是电视节目。

与此同时,市面上相关 8K 的产品现阶段也还太少,并且贵得离谱。今年 1 月份的 CES 展会,LG 也才发布了全球首款 88 英寸 8K OLED 电视,虽然没有定价,但就夏普 70 英寸 8K 电视 50 万元的报价来看,8K 必定更加惊人。因此,8K 更多存在于商用的测试阶段,例如日本 NHK 实验性的进行 8K 电视节目的播放。

当然了,追求总是要有的,技术总是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正如目前兴起的 4K 一样,未来 8K 也会逐渐入市成为数字电视和数字电影的又一标准。之前市场调研机构 Juniper Research 预测,到 2020 年或 2021 年,8K 智能电视的发货量将增长逾三倍,每年出货量可达 40 万以上。

不过很显然,8K 还存在于“未来”,至少在这一两年之内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意义不大,专业领域会比消费领域更早接触这项技术。